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地理学子寒假社会实践】 以“船”渡史,传承文化之美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2-25浏览次数:

沿着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足迹,1月21日太阳集团tyc539非遗探查小队来到威海市威高民俗文化邨秦嗣安师傅的船模作坊。通过实地参观、传承人面对面访谈等,我们对威海船模制作技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当我们进入秦嗣安师傅的作坊,一件件精美的船模映入眼帘。秦师傅边讲解边带我们参观了陈列在那里的各式各样的模型。琳琅满目的船模、航模等,都由一个个木制的小部件拼接而成,十分精美。虽比实物缩小了许多倍,但贴近一看,一些小细节竟和实物相差无二。或许这便是秦师傅所秉持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吧!随后,我们在秦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制作一架简易的航模。起初我认为这架小航模制作起来很简单,只要把这些零部件组装、粘连到一起就可以了。制作起来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容易,一些小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暴露了出来:一不小心就可能损坏小小的部件、零部件粘错或组装不牢固。我这才切身地体会到手艺人的不易、文化传承的艰难,并且秦师傅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制作,一做便是一辈子,这样的坚毅与执着令我敬佩。

我在沉浸于自己直观感受的同时,也深入反思了自己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所得和所悟。在和秦师傅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木雕花船最初是渔民出海前放在天后宫用来祭祀的供品,祈求平安和满载而归。近代以来,来威海的外国人看到小巧的木雕花船十分喜爱,于是买来做纪念品。后来外国游客不断增多,船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类型也愈加丰富,船模备受外国游客青睐。小小的船模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工艺品,实则它身上布满了历史的痕迹,它或许也承载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

秦嗣安师傅说他的祖父辈都是木匠,修造木船是他们家传的手艺。在秦师傅手中,船模制作工艺与实物船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做完大样之后,要修整、打磨、彩绘、上油漆……一系列流程下来,少则几天,多则数月,绝对不会想着减少材料或程序而去“将就”。一个个精美的船模就靠着秦师傅一步一步细心地制作呈现出来,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秦师傅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间小作坊里俯身制作的身影,那坚定的模样令人动容。秦师傅还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才能做好,做这一行耐不住寂寞是做不下去的。这艰辛的制作过程,让我们不禁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担忧。非遗技艺现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使其重新焕发光彩,则需让非遗技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找到当今社会的需求点,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追求“短、平、块”生活节奏的现在,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已经很少有人可以耐得住寂寞坚定的完成一件件艺术品。小小的船模,承载的是历史文化和精湛的技艺技巧。秦师傅用一生坚守着船模,让人们都可以体验这项非遗的传承,这是一份执着,是一份传承,古老的船模工艺在秦师傅手中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越来越的人真正的喜爱它、学习它,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让船模艺术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熠熠光辉!


                                               文字:张湘    

                                               图片:徐嘉艺

审核: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