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地理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寻迹十芴园,扬家乡文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1-26浏览次数:

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为深入了解家乡非遗文化传承,2020年1月15日,太阳集团tyc539“寻迹-坊间漫溯”社会实践团走进十芴园的历史长廊,于雕梁画栋间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承百年十芴园,精彩文化扬四方

潍坊风筝享誉全国,潍坊十芴园亦是一座文化宝库。通过参观十芴园古建筑群据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实践队员介绍到了十芴园的悠久历史。十芴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来于光绪年间被当时的潍坊首富丁善宝重金购得,这是中国北方为数不多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被著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誉为“鲁明明珠”。它兼容并蓄的吸收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让我们实践队员们不禁感叹到古代技术匠人的高超技艺和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大众眼中十芴园

为了更好的探究十芴园文化以及大众眼中的十芴园,实践队员针对十芴园相关文化知识以及大众对十芴园的了解情况在十芴园附近进行了一些随机的采访。通过采访不同人群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十芴园都有一定的了解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影响,都认可十芴园作为我们家乡传统文化的地位。

访谈伊始,我们实践队的成员们各抒己见,在提出不同方面针对文化方面提出了各种问题,大家纷纷提出各种访谈问题,并共同制定出简单明了的访谈提纲,并在实践当中加以应用,正是大家一针见血的访谈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晰全面了解十芴园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大众对于文化宣传的认可。这次访谈同时让我们成员也了解到了更多的关于十芴园文化故事,

就譬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十芴园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艺术文化瑰宝,同时也承载着一些名人文化,康有为曾畅游并寄寓于此园,高度赞美:“峻岭寒松荫薛萝,芳池水面立红荷。我来桑下几三宿,毕至群贤主客多。”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金石学家陈介祺名人画题刻多处,并且今天还存有郑板桥纪念馆。

本次实践活动经过全体实践成员的团结协作,不懈努力取得了圆满的完成。所有理论皆来源于实践,从实践中探求的文化来感受课本中的文化知识。同时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通过十芴园中一砖一瓦感受其背后所承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畅游十芴园的同时也感受到其文化带来的熏陶。同时通过大众访谈锻炼和提升实践队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魅力和巨大影响力,感悟到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充实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队员们也下定决心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不丢掉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并将自己的家乡文化发扬光大!


图文:寻迹实践小队

审核:刘伟